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时间:2024-02-22 06:02:36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此文共1388字]

与2020年相比,今年高考试题“稳中有变,亮点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选材接地气,具有情境性与时代感。

今年语文试题更加注重“情境性”,体现高考试题的稳定性与创新性。试题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特定的情景性,旨在引导学生在情景创设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都在试题中有所体现。如实用类文本考查了说明文《水的密码》,注重在生活情景性中考查学生筛选、提炼、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科学精神;文言文《契丹盟好》考查了“宋代与契丹的关系”,与当代的国际关系联系密切,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语言文字运用题,以“新疆棉花”为载体,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作文以“我们”创设了极强的生活情境性,在极强的代入感中论述“可为”与“有为”,在守正中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

二、文体有创新,稳步推进革新有方向。

实用类文本阅读成为了新题创新的“风向标”和“试验田”之一。纵观实用类文本考查的类型,自2017年以来,该题考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人物访谈”,今年考查了说明文《水的密码》。试卷通过新题型、非常规性文体的设问形式,体现试题的开放性与考察角度的灵活性。在学科知识的融合中,加强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与建构,彰显了当前语文教学注重育人方式革新、注重“一核四层四翼”核心素养渗透性的改革诉求,为常规教学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三、设问方式有新意,创新中尽显语文味。

2020年散文《记忆里的光》,考察了文章 “谋篇布局”,注重文体知识的运用。与之相比,2021年考查了《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在设问上主观题的提问方式有新意,如第9题,“普希金的遗言是解读文章的钥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再如语言文字应用题第21题为新题型,要求学生分析“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新颖的提问背后,考查学生审题、转换题型、应对新题能力以及强化读懂文本的意识。而“文本意识” “文体意识”是语文常规教学的两大基本意识,体现了教考衔接的特点,把教与学有机统一,把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在创新中凸显语文味。

四、试题讲思辨,学科融合、文化渗透有亮点。

今年的试卷,不论是从设问的方式还是文本内容解读上都具有思辨性。如诗歌鉴赏题陈师道的《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引导学生思考“仕”与“隐”的关系;文学类文本《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引导学生深思“庸才”与“天才”的选择;作文,引领学生熔铸在建党百周年的情景中,思考“可为”与“有为”的思辨关系。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把知识与素养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担当责任意识。《水的密码》一文,将文学与科学融为一体,理性思维与感性审美融为一体,在追寻语文的路上融注理性思维。另外,今年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文化渗透。古代诗文阅读:《契丹盟好》题型稳定,但命题者选材有创新,一改人物传记的传统,紧扣时代特点,精选材料,意在通过古代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关注国际关系,体现古今文化的传承、渗透、融合。散文《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选材新颖,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俄罗斯民族诗人普希金思想转变过程的复杂和曲折,也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体现了中外文化的融合、渗透。再如作文,熔铸党史,思考“可为”与“有为”,将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互融合、渗透。总之,今年的语文试题在学科知识、古今中外文化的融合、渗透中,激发理想的时代精神,在文化聚焦的高平台上体现“以德树人”的理念。

五、作文融入党史,直击热点亲切平和有温度。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在一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的精神。而作文“可为”与“有为”,紧贴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引导学生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和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高考直击热点话题,亲切平和,能够让学生以平静而积极的心态作答,有助于学生发挥出应有水平,尽显出题者的情怀。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此文共138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3 掌阅文秘网 www.zhangyuenan.com 版权所有